转解老和尚传记

(1885-1960)

zhuan_jie_&-zhang_lao
zhuan_jie_70_anniversary
zhuan_jie_xue_feng_s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已故转解老和尚,法名海脱,出生在福建南安县大盈镇前宅村;俗姓黄氏,父亲名认忠,母亲李氏;父亲早亡,全家以务农为生。

转解和尚自幼天资聪敏,儿童时代随家庭习农耕兼学文化。到了青年时候,跟随兄长到南安雪峰寺,拜见早年出家的叔父喜敏上人。那时中兴雪峰的佛化老和尚住持雪峰,化公(佛化老和尚尊称)精通易经奥义,时常为诸学者讲解易经的大道理。又湛于禅学,因此受到当地士绅们的景仰。解公(转解老和尚的尊称)由此善知识的启导,触发了宿世的灵根,深悟法性真如的玄机,因是猛发出尘之志,于弱冠成年之际,皈依喜慧上座,披缁得度。

次年厦门南普陀喜参和尚宏传戒法,和尚即在那时秉受三坛大戒。得戒后仰慕江浙诸大丛林道风高峻,戒行谨严,诸善知识教导参禅,在全国中颇负盛名。老和尚为了求知,迅即发脚参访,先到宁波天童寺学习禅林规则,唱诵行仪,衲子初步的应用议规,无不明了。

回到福建后,随侍喜参老和尚,深受教益。由于和尚行止端庄,尊师重道。深得喜参老和尚所器重;于是亲传衣钵,续佛慧命,后来喜参老和尚南渡新马,和尚随侍偕行,挂锡龙山。瑞等上人重建龙山寺,和尚当时也在协力相助,直至完成。那时新加坡还在殖民地时代,和尚也以照顾祖国佛教道场为主要任务,稍有积蓄,即以祖国道场的建设为目的。在南普陀时也曾被委任要职,倡建大雄宝殿重兴厦门首刹,功迹不少。接下来被请住持南安雪峰寺。

雪峰寺原来是唐代真觉义存禅师父母祖坟的母庵,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小丛林,这也是南安县唯一的丛林。僧众的生活只靠农耕维持,物质条件十分贫乏;据说佛化老和尚住山时代,全寺衲子只有一件共用的长袍,凡欲赴市时才穿上,回来时桂回堂上,可见生活困苦的一般!!和尚住山后当然少不了困难,但比以前稍称富裕,然也时感匮乏。山中除务农根外,还种植了一些名茶。由于山地茶质优良,为识者所爱。和尚为了推销名茶,时常肩挑背负,向各处介绍,雪峰的名茶由是为大家所闻名,以故常住经济逐渐好转,寺众得以安心办道。但雪峰寺逐渐年旧破落,在二战前曾由龙山寺瑞等上人等集资,委转岸和尚主持重建大殿任务,后转岸老和尚人事踌躇,半途停屯。

二战初时,和尚再度南来,经数年辛苦经营,在新创建了普济寺以安僧众;又建香莲寺以安女众。和尚自奉十分俭朴;当时看管天福宫,来回与普济寺大多徒步,很少坐车。二战结束后,一九四九年中国改变政体,雪峰寺屋岌岌可危,先是功德楼墙基崩塌,势将倾圯,幸和尚极力集资支持,很快地修复起来。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受请於新加坡普济寺复任住持,一九五二年集资重建大殿楼及下落拜亭,于一九五四年完成重建任务,乃具函宣告退居。和尚德高望重,先后被选为新加坡佛教总会监察主任;弥陀学校副董事长;中华佛教会领导师。

一九六零年夏历九月廿六日,以历年积劳结成胆石之疾,化缘告毕,盖然西皈。和尚世寿七十六,戒腊五十五,僧腊五十七。综观和尚一生简默持重,戒行庄严,苦行头陀,毅力充沛,无畏艰难为法为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近代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