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普济寺于1949年由已故释转解老和尚开山创建。位于新加坡甘榜岜汝的美里路三十四号。是闽南转解老和尚一手创建的小型中国式寺庙,土地面积一万四千二百方英尺,可以说是当时甘榜岜汝美里路的一个着眼的中国式建筑物。1960年转解老和尚委任释妙灯长老为住持。是年秋,转解和尚示寂。普济寺逐由妙灯长老主理,至1984年寺地被港务局征用。1986年冬,搬迁至直落古楼罗弄G门牌66号。继续弘扬佛法。1991年,妙灯长老委任释法达法师为监院以协助寺院发展。2002年,因缘和合,秒老委任法达法师诚邀热心护法人士共商觅地发展,事因当时的普济寺旧址属于住宅区,不便作为宗教或团体活动场所。蒙三宝威光,觅得芽笼12巷门牌39号1万1千余英尺的地皮,做为搬迁重建道场。并于23.09.2003年,获得注册批准,名为“普济寺佛学研究会”

普济寺数十年来在开山祖师转解老和尚及主持妙灯长老的引领下,为新加坡佛教徒坚守弘法渡众为己任。虽不敢言渡众万千,但仍然遵守佛陀世尊的教诲,孜孜不倦地弘扬佛法渡化众生。

普济寺佛学研究会应新加坡佛教发展的需求,为荷担如来家业、普济群生,于2004年春季,动土重建弘法中心大厦。并于阳历2006年12月迁入新大厦,继续弘法利生的事业。但,仍为本寺多年来倾全力重建中心的工程,因而无法兼顾筹募弘法活动基金的工作。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会募集资粮,重新组织及开展佛学教育等文化事业,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大群。现今的普济寺佛学研究会大厦为4层楼高之建筑物,备有1地下层停车场,内设有活动大殿、纪念堂、图书馆、会议室以及多种用途课室和天台花园等。

 

普济寺之70年辉煌发展史

转解老和尚立菩提愿行于1924年置地启建万世弘法道场

已故转解老和尚源自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于1924年南来弘法,师期时乃著名十方道场雪峰寺之住持方丈。当时的南洋石叻坡,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飘洋过海的中国过藩客生活一般上十分困苦,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使侨胞们无法在精神上得到一丝的寄托。转解老和尚当时受托于福建会馆天福宫管委会,为常住和尚协助住持座落在石叻坡直落亚逸街俗称厦门街的天福宫。老和尚当时亲眼目睹并感同身受,悲悯众生饱受离乡背井,终日为家及色身困苦度日的生活。有鉴于此,故发大悲心立菩提愿行,誓愿为困苦众生启建菩提道场,祁望弘法度众解救芸芸苦难的众生。因此,经数年辛勤劳做省吃俭用累积了一笔足以置地之资粮,终于在甘榜巴鲁丹纳美拉律购置了一片地皮,于1949年创建了一座传统中国宫殿式的小型道场,开始了漫长的70年弘法辉煌之路。普济寺终于于1949年在新加坡历史中诞生了。

普济寺终于于1949年由转解老和尚创建,矗立在新加坡建国历史中,并开始孕育与发展了新加坡佛教史中的新篇章

转解老和尚随后又在如切区的坤成路建立了首座女众佛教道场,名曰香莲寺,由比丘尼及在家女信众管理。

转解老和尚为了实现筹办教育及佛教学校的宏源,积极协助筹款兴建座落于跑马路的弥陀学校。后来转解老和尚被学校推选为弥陀学校之第四届董事部副主席。期间历任新加坡佛教总会监察委员会主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中华佛教会之宗教领导师。

转解老和尚于1960年将普济寺住持之位传于沙门比丘释秒灯,传位后于同年农历九月廿六日示寂。转解老和尚一生为佛教弘法而尽瘁,简默持重,为使众生离苦得乐而广布佛陀教育,使有缘众生得闻菩提甘露,让他们种下菩提种子。转解老和尚默默耕耘,只求耕种不问收获的大菩萨精神,开创了普济寺70年弘法教育的典范。正因为转解老和尚的无畏布施奠定了普济寺今天服务佛教信众、广施佛教弘法教育的基础。

 

蜕变中的普济寺

从1949年至1984年,历经35年历史的普济寺就座落在当时的甘榜巴鲁丹纳美拉律。1984年在新加坡土地管理局的土地征用法令下,作为永久弘法道场的普济寺之地受征用发展为新加坡港务局后勤物流中心。因此,普济寺必须紧急展开寻找新地点以及重新安置寺院所有的佛教活动。

1985年,我们万幸的物色到座落在直落古楼罗弄G门牌66号的前新加坡女子佛学院场所,因而得以继续我们的弘法之路。秒灯长老为了配合当时佛教的弘法发展趋势,重新规划普济寺的发展大方向,逐后毅然将旧普济寺正名为普济寺佛学研究院。普济寺从此步入弘法渡众的康庄大道。1991年,秒灯长老委任法徒法达法师出任普济寺监院主理日常寺务后,于1994年以80岁高龄退隐幕后专研佛法。